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学教学对于实验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实验室的引入让生物微观实验教学更为直观,增强了实验效果和提高实验课程的效率,帮助广大学子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子们的实验技能和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精神。近日,湖南京点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无线数码互动实验室正式走进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以数字化技术为这所创新型校园的生物课堂注入新活力。
走进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传统课堂“一人一镜、各自摸索”的场景已被打破。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无线大屏同步展示标准视野,学生端即时呈现相同画面,无需再围拢围观示范。当有学生因物镜未对准通光孔导致视野漆黑时,老师通过控制台调取其显微镜画面,远程指导旋转转换器后,细胞壁的纹路即刻清晰显现。这种 “屏对屏” 的互动,让课堂从单向讲授变成了师生共探的科学对话。
系统的高效性让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过去老师需逐个调整显微镜参数,一节课最多半数学生完成实验;如今通过控制台可同时监控30台设备,实时标记 “光线过暗”“焦距偏差” 等问题,针对性推送解决方案。例如在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中,可实现全员高质量完成操作,学生还能通过系统拍照功能保存成果,既方便课后复习,也为作业提交提供了直观素材,彻底告别了 “实验报告靠想象” 的尴尬。
教学评价方式也因技术赋能迎来革新。例如在 “探究草履虫运动” 实验中,系统会自动记录每位学生的操作轨迹:从培养液滴加量到盖玻片角度,每一步调整都有迹可循。当一名学生多次观察失败时,老师回溯记录发现,问题出在载玻片水滴过多导致草履虫活动范围过大。这种基于过程的精准分析,让评价从 “结果打分” 转向 “过程育人”,深度契合新课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
作为深耕教育装备领域多年的企业,京点光学将 “精准、创新、服务” 理念融入细节:稳定的无线传输适配校园网络,贴合学生习惯的交互设计降低操作门槛,标准化服务体系与本地化响应机制保障教学顺畅。从前期设备安装调试到后期使用培训,专业团队全程跟进,确保系统与教学需求无缝衔接。当显微镜成为连接师生的互动桥梁,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的学子们不仅在微观世界看见更清晰的科学之光,更在协作探究中涵养着科学素养 —— 这正是科技赋能教育的初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握住探索未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