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高中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西安市科协主席。主要从事新概念传感器和分子材料研究。培养了包括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奖获得者、国家博新计划入选者、洪堡学者、JSPS学者,以及多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在内的一批优秀人才。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中国软物质研究杰出贡献奖、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荣誉或称号。
引用请注明以下信息:房喻.以教学装备配置新标准的实施促进素养为要新课程理念的落实[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5,(8):3-4.
【编者按】为有效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展需要,健全与国家课程标准相匹配的中小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装备的科学配备,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7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该系列标准紧扣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坚持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系统解决“为何配”“配什么”“怎么配”“配的好”等问题,对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强化基础学科筑基,推动新课程改革、育人方式变革、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为方便学校使用这些标准,本刊陆续刊发科学家以及课程、学科、教研、教学、装备、实验、教育管理等多领域专家对这些标准进行的解读,深入阐述配置标准的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以及用好配置标准的关键策略及核心要点,推动实现标准效能的最大化。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教育人加入对教育技术、装备与资源的研究与探讨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日前,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新标准。标准顺应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回应了新时期中央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完善和解决了原有《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 0406-2010)在实施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问题,为落实素养为要的新课程理念,促进高中科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新标准反映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以物质创新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一方面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因自身科学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和国际霸权封锁日益严重,给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在未来几十年能否顺利实现建国一百周年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高等教育的专利。在某种程度上讲,基础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做人习惯的养成、做事习惯的养成、甚至思维习惯的养成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已经基本完成。STEM相关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基础教育课程,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类课程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这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力,发现学生特长,养成良好习惯。在高中阶段,更要加强对细节观察能力、刨根问底习惯、严谨做事态度和实践出真知理念的培养。在这些过程中,实践教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修订后的高中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顺应了这一要求,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性教学支持条件、环境、技术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实践体验机会。相信,新标准的实施有望通过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从而达到贯彻素养为要的新课程理念,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更具发展潜力的人才苗子的目的。
二、新标准遵循清楚,定位科学,实施慎重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对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教育技术装备和图书资料配备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时代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版。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新标准就是以这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基本遵循,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教材使用实际出发,紧扣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对高中科学、技术类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注重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的一致性,形成了与现行国家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办学条件标准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相匹配的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体系,由此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标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2010年颁布的《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为基础,根据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直面普通高中实验教学和教学装备配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学科对现行标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修订。可以说,新标准更好地适应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反映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新要求。新标准的实施无疑有助于推进新时期高中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满足丰富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而推进普通高中的有特色多样化发展,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价值取向健康、责任意识强烈、敢为人先、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更具发展潜力的可塑之才。
三、落实好新标准的几点建议
担负着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使命的高中教育,特别是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STEM人才的高中科学和技术教育,在新的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切实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要相辅相成,理论学习可以有效指导实验教学,并加深实验教学的深度;实验教学则能培养学科兴趣,养成动手习惯,体验研究乐趣,加深理论理解,两者最终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数理化学习中,只有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才能够行稳致远。
二是要注意发现学生特长,给学生机会,给学生选择,让学生在实操实践中加深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加深对科学研究重大意义的认识,加深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促进更多优秀学子选择科学、选择工程,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众多能够担当重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三是要注意在实践实操训练中选取典型案例,加强对中国科学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家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贡献的介绍,以此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促进更多优秀学生立志科技报国,服务科学技术发展。
四是要注意加强对一线教师,特别是以实践实操训练为主要工作任务的学科教师、实验员等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要包含具体的业务,更重要的是要教师切实提高对实践实操教学意义的认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还要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动,或校际合作,以组建“科学俱乐部”等形式吸引优秀学生,凝聚优秀学生,创设创新创造条件,为未来大师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播下种子。
本文发表于《教育与装备研究》2025年第8期,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END